產品分類1
聯系我們
- 臥龍工作室-嘉祥縣長城石雕廠
- 電話:13665373071
- 郵箱:451699675@qq.com
- 網址:http://www.qimei0596.com
- 地址:嘉祥雕刻藝術城
最新文章
熱門文章
相關文章
石雕麒麟吉祥寓意的審美內蘊
發布時間:2014-01-25 08:06:18 閱讀:3769
擺放石雕麒麟,是民間信仰習俗的主要組成部分,也是石雕麒麟圖像表現的主要內容。它用直觀的圖像影響人們的生活,傳播民族驅邪避惡、納福迎祥的祥瑞觀念。
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,麒麟的雕刻形象由創造之初,推行正統道德觀念,演化成驅邪避兇的保護神、護佑亡靈升天的使者至明清世俗轉化期象征吉祥如意、多子多福的神靈,石雕麒麟造像行為從對精神功利意義的追求,逐漸轉化為以審美功能為目的的行為,塑造形象的心態以滿足審美意趣為主。
民間俗眾的信仰具有多樣化和包容性,中國傳統的春節,是諸神聚會的節口。
其中混雜著各種宗教、民間俗神等神仙的供奉,民俗信仰的多樣性賦予神仙們復雜的神格特性;例如民間門神畫中常見的題材“麒麟送子”就出現在這一時期。麒麟神獸是多職能的典范,可賜子、賜福、祈平安、避兇邪,被俗眾賦予了多樣的神格和神職。民間藝人對麒麟這個神靈的塑造,透露出包容與寬泛,表現的開放達觀又極其功利。鳥丙安先生指出:“民間信仰的實用、實惠特點,顯然與信奉一神教那種崇高的倫理道德和精神完美的追求不同,也不會對各種善惡鬼神表現出像上帝那樣的‘愛’,而是用香火與供品換取可以感得到的福和可以摸得到的利。”,在民眾的眼中,信仰始終是功利的,神是為人而設立的。
中國傳統的石雕麒麟“造像”物化形式,折射出強烈的對道德倫理的追求,在融和了俗眾的價值觀念、審美觀念和情感意識后,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;石雕麒麟的標準“樣貌”是德行操守、忠孝仁義等道德倫理觀念的物化呈現。因為宣揚的道德教化和倫理情感的觀念符合民眾的情感需求,麒麟圖像吉利祥瑞題材應用在多種藝術形式之中,各種民間藝術形式為麒麟塑造的形象健康、質樸、圓滿,為民眾所喜聞樂
見。(見圖5-16到5-18)道德倫理觀念通過麒麟這樣的形象被民眾認知,來傳達教化的目的,寄托和表達情感,喚起本性中對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麒麟的雕刻形象塑造,是原始初民將自然物象神化、人格化的塑造,先民們賦予其超自然的力量和神性,并對它頂禮膜拜。以吉祥題材作為表現內容的麒麟圖像,演變成特定的視覺符號保存下來。麒麟造像走進世俗社會后,包含其中的傳統審美觀念并未改變。雖然其在民俗文化和上層文化中的表現不盡相同,但保留了傳統審美的始初為的意義。從歷史審美發展規律來看,麒麟造像遵循的審美觀念始終沒有脫離功利意識去做超功利的判斷;正如呂品田先生對民俗審美合目的、功利的審美觀念的論述所說:“在民間文化觀念中,善的觀念也就是美的觀念,合目的性的物也就是美的對象。即,審美意識與功利意識是交織融合,混沌統一的。”
麒麟石雕“造像”不僅收獲了視覺的審美感受,同時帶有一定的精神功利性,它是現實且功利的美學體驗。“麟吐玉書”題材的結構多采用園形輪廓,用做剪紙窗花和服飾裝飾,體現出實用與審美表現的和諧;麒麟圖像遺存的傳統圖式,是藝人們經過千百年的推敲最終確定下來的樣式,是合乎實用功能,又合乎視覺表現規律的審美創造。
“麒麟送子浮雕”樣式在晚清出現,是受人們祈愿和理想目的指示的主動造型;這種主觀的符號和圖式,被賦予特殊的情感和文化理念,帶給人們獨特的視覺影響和心理反應,是實現了審美愉悅感的形象創造。麒麟造像從最初意義上的教化勸誡功能到明清樣式對“善”和“美”的追求,世俗化特性越來越明顯,麒麟圖像變化對功利目的的滿足是順應發展的必然。
作者; 嘉祥石雕 制作 整理
版權屬于: 長城石雕廠
版權所有。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
在線留言
留言記錄
-
暫無數據